中国网3月28日讯(记者 尚阳)2016年3月26日,由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首部医院蓝皮书《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16)》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蓝皮书指出,由于缺少商业保险和医生多点执业等配套政策的支持,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一直在医疗的外围游走,存在严重的同质化、表面化问题,基本还停留在预约挂号、信息咨询、网络问诊和药品购买等环节。相关监管法律缺位,医疗信息共享和隐私保护准则的含糊,政府机构、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的利益博弈,网络信息和行医资质的争议,优质医疗资源的缺失和患者对网络诊疗的陌生,都使得初生的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举步维艰。
同时,因为医生难以实质性自由执业,绝大多数长期被束缚在一家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对提升医疗服务满意度、维护医生品牌及进行患者沟通和康复管理都缺少动力,也制约了互联网医疗产品在这些领域的应用。
当前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在技术上最多只能算是健康管理设备,测量数据的精准性没有达到专业级别要求,更无法做到长期测定的数据积累,操作便捷性也需要改进,测量结果无法作为诊疗时的参考。
因为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火爆,很多没有医学背景和技术的创业团队也纷纷加入淘金队伍,互联网医疗产品自身需要的“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运营+医学技术复合人才”极为稀缺,基础医保和公立医院又没有动力去开放医疗资源来扶持,也是目前互联网医疗热闹有余、医学价值不足的原因。
为了推动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政府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扫清障碍。
一是推动医疗体制改革,打破公立医疗机构独大局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商业医疗险快速发展。
二是鼓励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成立,消除医生自由执业的各种阻碍。
三是建立全国性电子健康信息档案和电子病历,鼓励医疗机构间数据共享。
四是加强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立法和监管,推动技术创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诊疗效果和改善医疗体验。